400-0080-960 登录  |注册
选址中国 > 资讯 > 政策解读 > 杭州开发区(园区)整合方案:2021年,全市开发区(园区)整合到17个

杭州开发区(园区)整合方案:2021年,全市开发区(园区)整合到17个

2021-01-13 来源:园区在线 作者:园区在线

微信图片_202101131127030.jpg


近日,杭州市政府发布《杭州市开发区(园区)整合提升方案(征求意见稿)》(浙委办〔2020〕20号)(下称《方案》),明确提出到2021年,全市各类开发区(园区)要整合到17个,并首次对具体整合路径进行了明确。


杭州启动园区整合有什么历史渊源?具体涉及到哪些调整?哪些园区被取消?且看正文。


正文:


根据《方案》,到2021年,杭州市各类开发区(园区)整合到 17 个。 其中,市本级两个(钱塘新区、城西科创大走廊),列入省工业强县的区1-2个(萧山、余杭、富阳),其余区、县(市)0-1个,同时要大力度精简园区管理机构及人员队伍,在2018年底数(142个平台) 基础上,开发区(园区)管理机构数量缩减60%以上,管理人员数量缩减30%。


微信图片_202101131128030.jpg


杭州整合园区的想法要追溯到2003年。


查阅政府统计数据,2003年,浙江省县级以上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开发区、园区多达731个,小到5、6平方公里,大到300多平方公里,可谓「乡乡建园、镇镇办区」。


过多的园区,导致了同质化竞争的加剧,园区发展定位不清、粗放发展的弊端逐渐显现。


2003年8月,时任浙江省长吕祖善在浙江省政府第二次全体会议上,对全省园区建设中「小而散」的问题提出了尖锐批评。同时提出,「从浙江的情况看,对各类产业园区进行整合、扩容、提升,很有必要」,「要严格土地管理制度,对各类园区要整顿一批、撤销一批、合并一批,努力提高园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」。


浙江的园区皆是如此,杭州自然难以独善其身,关于杭州园区竞争的激烈程度,浙江在线有这么一段报道:


「杭州市外经贸局干部回忆:为杭州汽轮机厂专门牵线,请来了一家知名外商企业,没想到外商刚到杭州,五六个地县区的园区领导就一拥而上,差点把外商给吓回去了。」


当时,杭州正在着手制定《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》,在此基础上,杭州启动了第一轮园区整合计划,提出通过对工业园区扩容、整合、提升、联动发展,建设「一个先进制造业长廊、一条高新技术产业带、五个特色产业区域」制造业基地框架,以融入杭州湾经济带。


在园区在线(ID:YQZXGZH)看来,这一阶段,杭州整合园区的思路,还是以拓展空间、土地集约化利用为主。随后的几年内,杭州通过借牌整合(国家级园区整合周边小园区)、借地整合(无地开发的园区,与有地但发展成效一般的园区整合)、借名整合(两家园区共用一个新名字)等方式,整合了一批中小园区,取得了一定的效果。


2015年,杭州开始启动第二轮园区整合


当时杭州启动园区整合有几个契机。


1、G20峰会和亚运会的相继落户倒逼杭州提升城市能级;同时杭州也需要通过做强产业园区,来带动新区(如钱江新城、钱江世纪城)的发展;


2、当年7月,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,在全国范围内选择60个左右条件成熟的地区开展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工作,大园区+生活业态的「产城融合」理念逐渐深入人心;


3、2015年产业发生巨变,互联网行业一骑绝尘、传统制造业日渐式微,化工、纺织、建材、火电等行业面临退出,许多园区面临转型、退出;


4、当年,杭州的土地存量已经非常紧张,政府亟需通过园区整合,释放更多闲置空间。


多重因素的叠加下,2015年10月,杭州市政府发布《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开发区(产业园区)整合优化提升工作的实施意见(杭政办函〔2015〕142号)》(下称《意见》)。


根据《意见》,杭州将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(高新技术开发区)或省级经济开发区为主体,整合相邻的产业园区或以「一区多园」模式托管产业园区,对部分一时难以整合或托管的产业园区,允许各区、县(市)政府制定准入标准,达到准入标准的可暂时予以保留,但不再扩大规划面积;达不到准入标准的应予以撤销,不再安排新增工业用地指标。对四至范围交叉、存在多个主体的开发区,按照「一个主体、一套班子、多块牌子」的原则进行空间整合和体制融合。


《意见》的出台,让杭州园区的整合工作有了顶层指导。但园区在线(ID:YQZXGZH)同时也注意到,政府并未给各区、县(市)分配任务指标,各辖区内开发区整合的具体方案,均由地方自主制定。


而《方案》的提出,标志着杭州市第三轮园区整合正式拉开帷幕。


本次行动与浙江省今年6月发布的《关于整合提升全省各类开发区(园区)的指导意见》呼应,相比于前两次整合,本次行动实施路径清晰,且有明确的整合目标与时间节点,几乎是迫在眉睫。


《方案》有几个重点:


首先是数量上精简


《方案》要求,依托现有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(园区),按照牌子就高、政策叠加、范围适当的原则,推进各级开发区(园区)实质性整合。开发区(园区)空间范围原则上要求相对集中连片,严格控制分片区数量。原有国家级牌子保持不变,省级平台牌子可视情保留。


杭州市可保留平台数量19个〔市本级3个,13个区、县(市)各1个,其中萧山、余杭、富阳3个工业强县可各增加1个〕。按战略性主平台(国家级、省级)全部纳入、相邻平台连片发展的原则,全市整合提升后拟保留17个平台(包括分片区2个),即市本级2个(钱塘新区、城西科创大走廊),余杭区3个(余杭经开区、未来科技城、钱江经开区),萧山区2个(萧山经开区、临空经济示范区),滨江区1个〔国家高新区(含滨富合作区)〕,富阳区1个(富阳经开区),建德市2个(建德经开区、建德高新区),西湖区1个(紫金港科技城),临安区1个(青山湖科技城),桐庐县1个(桐庐经开区),淳安县1个(淳安经开区),拱墅区1个〔暂定:智慧网谷高新区(筹),原名智慧网谷数字产业开发区〕,江干区1个〔暂定:钱塘智慧城高新区(筹)〕。同时预留2个平台保留名额,待有开发区(园区)符合申报条件后再上报。


其次是开发区(园区)机构编制精简


《方案》提出,按照「一个平台、一个主体、一套班子、多块牌子」的体制架构,平台内设机构实行「扁平化」、「大部门制」管理。不再保留的开发区(园区)管理机构一律撤销,整合后的开发区(园区)不再保留各分片区管理机构。根据建设需要赋予开发区(园区)管理主体相对独立、完整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,全面实行实体化运作,对于暂时不宜下放的管理权限,实行「见章跟章」制度。


三是设立目标,到2025年打造6个以上高能级平台


产业平台原则上不超过3类主导产业,推动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。到2025年,全市打造钱塘新区、城西科创大走廊、国家高新区、萧山经开区、富阳经开区、余杭经开区等6个以上高能级平台,包括产城融合类(以大湾区新区等为主体,牵头单位为市发改委)、重大创新类(以科创走廊、高新区等为主体,牵头单位为市科技局)、重大开放类(以开发区为主体,牵头单位为市投资促进局)。


四是调整开发区(园区)干部人事和薪酬制度


探索推行全员聘用制、末位淘汰制改革,除党工委书记、主任、纪工委书记外,其他班子成员及以下各类管理人员档案封存,实行全员聘任竞争上岗。党工委书记和主任鼓励实行「一肩挑」。实行全员聘用制的开发区(园区)可按照有关规定自主确定薪酬水平、分配办法。对特聘的高层次管理人才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,可按规定采取兼职兼薪、年薪制、协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方式,实行特岗特薪。允许开发区(园区)国有开发运营企业按市场化方式制定薪酬办法。


五是对未列入17个平台范围的开发区(园区)提出转型思路


鼓励未列入17个平台范围的开发区(园区)加快有机更新,并按程序转型成为高端要素集聚、主导产业特色鲜明、创新能力比较强的特色小镇、小微企业园等。

编辑: 杨洪波

发布委托

姓 名:
手机号:
立即委托

热门新闻

推荐经纪人

热门楼盘

  • 中海时代广场

    北京石景山区 35000.00  元/㎡
  • 京印国际中心

    北京丰台区 8.00  元/㎡/天
  • 金地中心

    北京朝阳区 550.00  元/㎡/月